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

一、定义:

任审计是对法定代表人或特定职位人员在任职期间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全面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它旨在客观评价被审计对象在任期内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法纪责任履行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科学考核和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意义:

  1. 引导和规范经营行为:通过审计,可以引导法定代表人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确保其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2. 维护合法权益:审计过程中会揭露非法行为,从而维护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

  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任审计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4. 为人事考核提供依据:客观评价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科学考核和任用干部的依据。

三、审计种类:

1.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离任审计:主要针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

2.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离任审计:主要针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长、总经理)。

3.任期离任审计与破产离任审计:前者关注经济责任人完成任期目标情况;后者则主要审查和确认企业破产原因,确定责任人,并监督破产财产物资。

四、审计程序

  1. 立项: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受委托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

  2. 组成审计小组,下发审计通知书:明确审计对象和范围,准备相关资料。

  3. 具体实施审计:包括访谈、检查、询问等程序,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如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

  4. 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程序完成后,征求被审计单位和离职人的意见,出具并发布审计报告。